茶的收藏,歲月的回甘

在2011 年,那時我收藏到了一包倚邦山大樹林的普洱茶。

我還記得自己每次收到茶的那一刻,心裡總會升起一股喜悅。
這次也不例外,並不是因為這茶有多稀有,也不是因為它將來能不能升值! 而是因為那一份沉甸甸的感覺,像是有人把他精雕細琢的真心實意交付到我手裡。

這包普洱茶,陪我走過十四年的時光, 經過歲月的痕跡,包茶的布袋已更素白,上頭印著幾個紅字。時光流過,字跡也漸漸褪色,布料也不再挺括。可正因如此,它顯得更真實、更有生命。

收到茶的喜悅

回想14年前,剛拿到茶的時候,我把它當寶一樣,小心地放好,怕受潮,怕受味道,怕一不小心,這份心意就被破壞了。

朋友來喝茶,問我:「為什麼不趕快喝?」
我只是笑笑。
因為對我來說,收藏茶,不是單純的等待「最佳年份」,而是想在每一年的不同時刻,慢慢揭開它的樣子。我想,茶葉在歲月裡會轉化,而人也會。
我想看見它的改變,也想看看,自己在不同年齡,會如何回應它的味道。

初見茶的青澀

還記得第一次撥開布袋,倒出茶葉的樣子。
深色葉片中夾雜著金黃色的芽,像是時光的斑駁,帶著野性與厚度。手指輕輕捻著條狀葉子,彷彿能觸碰到山林裡的風,還有那棵大樹千百年來的呼吸。

茶湯初入口時,帶著苦澀。不禁皺眉:「心裡忍不住驚呼一聲」

心裡冒出:「這真的是我喜歡的茶嗎?」的想法,過後不久,卻開始歡喜起來。苦來的快消失的快,口中開始強烈的生津回甘。
回想,那種苦澀,不是拒人於千里,而是誠實的告訴你:「我還年輕,我正在長大。」

就像二十歲的我們,說話直白,心思單純,不懂圓融。可偏偏這份真實,才最讓人難忘。

與茶的年度約定

 

這些年,我給自己定下一個習慣:每年年終時泡一次。
不是為了檢查,也不是為了評分,只是單純想看看它這一年有什麼改變。

有一年,它的香氣很奔放,茶湯滋味有果實剛熟的甜。
有一年,它茶氣開始收斂,滋味變得厚實圓融。
後來,它漸漸帶著一點藥香,彷彿告訴我,生命的底蘊正在沉澱。

每次喝的當下,我都會想起自己這一年過得怎樣。
問問自己忙碌嗎?順利嗎?今年有成長嗎?
然後再對照茶湯,會心一笑——原來我們都默默的轉換變化,努力呈現更好的自己。

茶與歲月對照的人生

 

茶的轉化,很像人的一生。
初製成時,它帶著青澀與張揚;
數年後,它學會收斂,開始懂得圓融;
時間越久,它越沉穩,帶著一股從容的力量。

人不也是如此嗎?
二十歲的我們,滿腔衝勁,敢愛敢恨;
三十歲後,懂得取捨,學會與自己和解;
四十歲以後,更懂得珍惜,懂得靜靜陪伴。

茶的韻味,讓我看見人生的縮影。

留下不急的美好

 

有人曾向我說,人生太短,不必把茶留著。
我卻覺得,正因為人生有限,更需要留一點「不急著喝完的東西」。

收藏茶,讓我學會了「慢」。
慢慢看它的變化,慢慢感受它的不同。
這份慢,不只是對茶的珍惜,更是對自己的溫柔。

因為在等待茶轉化的過程裡,我也在提醒自己:
不要急著完成,不要急著定義,人生可以慢慢穩穩的展開。

茶的轉化,也是我的轉化

 

如今,距離 2011 年已經十幾年。
這包茶依舊安靜地躺在收藏的角落。
布袋更舊了,字跡更淡了,茶葉卻越來越沉穩。

我再喝它時,不會急著去比較哪一年比較好,也不再執著於香氣的變化。
我只是在茶湯裡,看見了自己的過去,也看見了自己此刻的樣子。

茶告訴我:
人生不是非得一口氣喝盡,而是要懂得,一點一點,慢慢回甘。

一罐茶,到三飲堂

 

那時候的我,喜歡喝茶,對每包茶,總是小心收藏著,呵護著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在2011的我,從未想過有一天,我會成立「三飲堂」。
茶不只是陪伴,更成為我人生新的道路。

如今回望,那包倚邦山的普洱,不僅是歲月的見證,更是三飲堂的啟程之一。
它讓我懂得等待、懂得珍惜,也讓我更清楚自己想把「茶的陪伴感」分享出去。

所以,三飲堂不是為了賣茶而生,而是為了延續這份「收到茶的歡喜心情」。

茶和我經過多年沈澱,由當初的苦澀轉為回甘,而三飲堂,就是那份回甘的延伸,

我想:「每一口茶,都是一段歲月的縮影;而三飲堂,就是把這份縮影,分享給更多人的地方。」祈願每一位走進三飲堂的人,都態找到屬於自己的一份回甘。

0
    0
    你的購物車
    你的購物車是空間回到商店